首页

我做m的痛苦经历

时间:2025-05-26 03:42:18 作者:中国速度!多领域重大项目进度条密集刷新 浏览量:50336

5月1日,海南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施工忙。(资料图)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

  文/刘文文

  今年以来,中国多地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。从交通基建到产业升级,从能源开发到民生工程,一系列重大项目加速推进。

  多领域上演“中国速度”

  交通建设领域正上演着“中国速度”。宜昌至兴山高铁高岚河特大桥顺利合龙,成渝中线高铁磨盘山隧道、广州至湛江高铁文昌隧道顺利贯通,成都至宜宾高铁天府站钢结构全面完工,彰显中国高铁建设的雄厚实力。

  进入5月,交通建设持续发力,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黑山峡黄河特大桥预计本月实现主桥合龙,乌玛高速惠农至石嘴山段即将完成工程整修及交工验收,有望8月通车,为区域经济发展铺就“快车道”。

  产业项目建设同样亮点纷呈。

  化工产业方面,内蒙古达拉特旗荣信化工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正全面推进,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近67亿元,将有力推动当地化工产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升级。

  在新能源领域,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——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,预计年发电量4.5亿千瓦时,届时将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、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。

  “两重”建设加力提速

  自去年起,中国便加快推进“两重”(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)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,以大手笔的“硬投资”夯实发展根基。

 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,2024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,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,支持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市地下管网、“三北”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。

 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说,一大批“两重”项目开工投产,将在稳定经济运行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

  随着重大项目建设“进度条”不断推进,投资增长的“成绩单”持续刷新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-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0%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在“两重”建设的推动下,拉动效应显著增强,同比增长5.8%,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.8个百分点。

  基于此,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蒋飞预测,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。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突出,1-4月,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.7%,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.7个百分点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.8个百分点。

  民间投资成扩投资新亮点

  值得注意的是,民间投资成为扩投资的新亮点。数据显示,前4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.2%,其中扣除房地产开发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5.8%。

  在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看来,民间项目投资整体平稳增长,离不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落细。

  今年以来,中国通过放宽市场准入、强化融资支持等一系列务实举措,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。在核电等传统垄断领域,一批民间资本参股项目的成功落地,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行业壁垒,标志着民营企业正从重大项目的“局外人”转变为核心“建设者”。下一步,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,预计民间投资信心将得到进一步提振。

  分析认为,当前众多在建重大项目持续推进,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协同共进,预计中国经济的“乘数效应”将进一步释放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、行稳致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世卫:以哈同意在加沙地带暂时停火 为儿童接种脊灰疫苗

在此期间,领区内中国公民如需领事保护与协助,请在工作时间拨打临时领保电话0049-1736171052(工作日上午8:30-12:30,下午13:30-17:30),非工作时间请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(24小时)0086-10-12308或0086-10-65612308。(完)

《川渝携手同心助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行动方案》发布

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有力加持,加上“双节”假期效应、“春日踏青”效应带动,中部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115.25亿元,三省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(4.7%)。

最高检: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1983件
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指导意见,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。通过以县带乡、以乡带村,形成梯次帮扶带动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。

冷空气致福建沿海海况不佳 福州马尾至马祖“小三通”客运航线再停航

同时,当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提取条件较为严格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参与意愿。建议适度提高养老金制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。

大熊猫又上新!重庆动物园大熊猫“好奇”顺利产仔

技术与人才储备的结合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要“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”,强调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”,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效能。要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建立完善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、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。要不断提升技术与人才储备的质量和水平,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,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。要打通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,促进人才在两个体系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深度融合。要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壁垒,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,增强科研与市场的互动与融合,推动形成科研与市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